广州装修网了解到截至今年七月底,“广州小家”已为205个家庭、542人次,提供了20359天的住宿服务。
缘起:赴穗求医无奈打地铺
2008年汶川大地震救灾中,罗典与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结缘;两年之后,她加入了这个团队。如今,37岁的她已在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工作了6年。
广州小家的环境很舒适。
病童在广州小家玩耍。
“之前一直都是做个案援助,最多时每年能做好几十个,但我们在救助中发现,很多人为孩子和家庭提供资金援助,但却很少人为他们做服务。”广州装修网了解到多次走访中,罗典和同事保罗发现不少贫困家庭存在这样的困境:筹借医疗费让他们疲于奔命,大城市、大医院附近昂贵的住宿费更让这些家庭雪上加霜,在孩子住院期间,为全力供孩子治疗,家长们想尽办法节约住宿费:有的选择住在离医院较远的地方,每天奔波医院;有的选择住在医院附近、简陋拥堵的民居里,既不卫生也不安全;还有不少家长,只铺层报纸,在医院里席地而眠。至于饮食方面,他们每餐仅买最便宜的盒饭,孩子吃菜,家长吃饭。
“一些生重病的孩子疗程特别长,回去显然不现实,他们只能在医院附近租房住,而医院周边的房租又特别贵。”
2010年,罗典加入基金会后不久,就开始了试行“广州小家”之路。“2010年到2012年,我们的‘小家’运行了两年,最后还是失败了。”2012年之后,他们走访了多个类似的团队,终于确定了小家运营的方法。2014年,第一家“广州小家”正式开始运营。
“第一家小家开在同福路,一个华侨看到我们做得非常好,又给我们提供资金开了第二家……”一路走来,小家越开越多,如今,“广州小家”已有7家共9套住房。截至今年七月底,“小家”已为205个家庭、542人次,提供了20359天的住宿服务。
贴心:
住宿、米面全免费 每天只需交20元水电费
昨日下午,广州装修网探访了位于西门口附近的“小家”,小家在一栋民居的三楼,该处离几个大医院都不远,目前投入使用的两套房共有6个房间,却住了9个家庭,堪称爆满。另外还有一家小家正在装修中。
不过,房间虽然紧凑,但仍留下不少公共活动空间,如客厅里有沙发、书架和儿童玩具等;在房间里还有各个机构捐赠的衣柜等家具;厨房里也有各类厨具,可谓一应俱全。“我们这边住宿是免费的,因为日常有机构捐赠米面,所以米面也是免费的,连洗涤用品都是免费的。居住的家庭每天只需缴纳20元水电费就可以了。”罗典告诉广州装修网。
目前,7个小家9间套房中共住宿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约30个家庭,最远的甚至包括内蒙古家庭。刚刚过去的8月份,广州小家共接待了26个患儿家庭,为67位患儿和家长提供了住宿服务。此外,小家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,如生日会、故事会、心理专家探访等。
变化:
封闭病童在这里打开心扉
2015年12月23日,对来自江西南昌农村的欧阳女士来说印象深刻。“那天是我们住进小家的日子。”从去年12月到今年9月,她几乎是住宿时间最长的求助者。
她的儿子身患罕见的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,曾先后奔波于南昌、上海等地求医,但效果并不明显。2015年11月,她带着儿子来广州求医,刚开始住的是医院对面的民居。“10多平方米的房子什么都没有,每月还要1800元的租金。”两个月之后,她通过医院护士长的申请,住进了“广州小家”,既解决了住宿问题,又解决了给孩子提供营养的问题,如今孩子患病后封闭的心境也慢慢打开了。“孩子去年患病时14岁,什么话都不愿意说,在医院也是低头‘猫’在病床上,也不愿意与同学交流,显得很自闭。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之后,他又活泼了起来。”她告诉广州装修网。
“这里就是家的感觉,很温暖,大家之间也可以相互帮助。”欧阳女士举例说,“前两天小家里一个小孩住进了ICU,他妈妈哭得很厉害。看到这个情况,大家都轮流安慰她,如果在其他地方,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状况呀!”
展望:
“希望医院配建小家,不再需要我们”
“广州小家”在筹建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。罗典向广州装修网介绍,“广州小家”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托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的合作渠道,在最困难的时候,“广州小家”的结余资金甚至只有1万多元。
“那一次我们开了一次慈善音乐会,才获得了10多万元的捐款。”她介绍说,除了慈善义卖等活动外,之前他们帮助的案例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。“有些受到我们帮助的个案后来并没有花完善款,于是我们说服他们转捐给了‘广州小家’的项目。”罗典告诉广州装修网。
寻找房子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。“有些人知道我们是让病人在此居住的,都很不愿意,也有一些人趁机涨价。比方说我们一个小家原本租金为每月4600元,后来不跟我们续约了,直到提价到每月5200元,他们才答应。”
“希望社会上能对这个群体给予更多理解。”保罗告诉广州装修网,他希望有一天医院都能配置这样一个小家,“如果哪一天不需要我们就好了”。